《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时间:2025-01-17 21:26:58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1

最近读完《赏识你的学生》感很深触。书中一个个闪现着教育智慧火花的精彩案例,令人深思,感慨万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每一个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的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这是写在《赏识你的学生》一书的卷后语,全书用了73个具体生动的例子,深入浅出的检验了这一段话,在读的时候,我为事例中老师表现出的伟大的人格力量感动的同时,也对自己平时的教育深有感触。赏识教育,这是早已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流行的一个教育词语,但是怎样去正确赏识你的学生,怎样让你的学生在你的赏识中激发出他们的潜能,确实是一门需要我们潜心研究的学问,也是检验一个教师是否真正会爱你的学生。

《赏识你的学生》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透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他们是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能准确地识别老师对他们的帮助是出于关爱还是仅仅是功利的表现。所以教育应该是牵手,是澄明,是温情,是质朴,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2

最近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受颇多。让我意识到不仅仅是教育学生也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身上独有的特点,本文中里透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讲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在文中表述了德育方面需要一种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因为人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学生在构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而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文中教导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就应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理解、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学生在构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个性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校理解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务必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

教师要透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适宜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在每个课堂上都能赏识自己的学生,通过语言的鼓励使得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发展自己的优势。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3

每当手捧由孟繁华主编的《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总会被封面上那句“本书不仅会改变许许多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且会影响千千万万孩子的一生”所震撼。这本书折射出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案例;折射出教师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它像一轮又一轮的波浪不断冲击我的心灵,让我沉思,让我审视我的教育方式,寻找我的可取与不足。读罢《赏识你的学生》,强烈的感到有一些词语在我的头脑中反复呈现。那就是“赏识、宽容、理解、信任、责任、奉献……”

赏识就是爱的体现。它不是虚情假意的作秀,不是居高临下的宠幸,不是不讲原则包办代替的溺爱,它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关爱与殷殷期待。它并不深奥,它也许就是一句"你很聪明","我就知道将来你能成为科学家",就是摸摸孩子的头、牵牵学生的手、就是把没有自信的学生推到赛跑道的起跑线上的,甚至它还可以是一句"我以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你的赏识。

新课改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个班级里都或多或少有后进生,面对后进生懒散的学习习惯,面对他们在老师的苦口婆心下无动于衷的表情,说老实话有时真气不打一处来,哪还有喜欢可言。但是爱就意味着宽容,如果不能容忍孩子的错误,不去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不会有“水到渠成”的一天。当他们犯错误时,我们不妨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想他们年幼无知,自控力弱。我们常教育学生要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为什么我们自己有时就做不到?想想孩子们思考的东西,我们才有可能多一份赏识之心,平静坦然地接受学生的过错,也才能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改正错误。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读了《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我深深领悟到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个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我们将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如果我们不对太阳倾注殷切的期望,那么太阳也将不会放射绚丽夺目的光芒,让我们都来做一个美丽的教育者!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4

炎炎夏日,漫漫暑期,再一次认真品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顿时又一次百感交集。特别是书中《恨,铁就能成钢吗?》这个篇章中的几个案例让我感触最深,感悟最多。

众所周知,由于赏识孩子的长处,肯定他成长过程中的细微进步,让他不断有成功的体验,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可回顾平日里,我们大多数老师的赏识仅仅是停留在工作中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的给予表扬肯定。而有的家长老师甚至由于没有真正理解赏识的真谛,走进了教育误区,过度的赞美表扬,使赏识显得有些泛滥,失去了赏识的效果和价值。为此,我也曾一度对赏识教育产生过迷惑:如果孩子真的一点进步也没有,我们怎样去赞美赏识他?读完书后,我心中豁然开朗,一种拨云见日的舒畅。原来,赏识并非只有赞美肯定,宽容也是一种赏识。

前言中,潘晔老师提到:热爱学生、具备良好的“学生观”是赏识教育的前提条件。我想:这其中的“热爱学生”不是偏爱有进步或表现突出的学生,应该也包括长期拖班级后腿的后进生,经常调皮捣蛋的不安定生。而要是对后者也能热爱,老师必须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一颗宽容的心。理解孩子的过失,能从孩子的立场为孩子着想,因材施教,找到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运用孩子喜欢的手段去帮助孩子进步,让他们体验被赏识的喜悦,这才是更高层次的赏识教育。

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平日里,实际为这些“表现”不佳的学生提供的无偿帮助辅导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优秀生。可为什么收效不大,还经常“吃力不讨好呢”?我想,归根结底,那是学生感受到你给他施加的压力远远多于你给予他的理解和关怀。更可怕的是,有时我们为了让学生走进步的捷径,往往忽略了孩子内心最真切的感受,最期盼的体验,甚至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导致揠苗助长的恶果。

书上案例中的几个孩子都是因为老师使用了简单粗暴的语言及做法来评价和解决学生的过失,导致学生的自尊心一点点的丧失,最后痛恨老师,甚至还产生了要报复老师恶劣想法。这些实际就是教育的失败,不但不能帮助学生、改变学生,反而还可能毁掉学生的一生。学生是一个个有着鲜活思维的个体,他们的成长需要老师泼洒爱的阳光雨露。如果老师在他们眼中成了恶魔,学校变成了地狱,学习生活变得暗淡无味,我想再茁壮的幼苗都会夭折。既然我们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是呈螺旋式上升的,那么孩子也就必然常会有犯错、落后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过失,小心翼翼的保护好他们可贵的进取心呢?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