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读后感

时间:2025-01-22 11:18:56
《中国智慧》读后感

《中国智慧》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智慧》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智慧》读后感1

这本《中国智慧》。本书分为六个部分,也是易先生六场讲座整理后的讲稿,分别是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其中这本书中所讲到的《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其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教会我们怎样看问题。接下来我主要谈一下我对《周易》这本书的感受。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本典籍,众所周知《周易》的思想是中国两大学派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促和谐。它在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周易》是既讲究自然事物发展的科学书,又是蕴含着“以不变应万变”思想的哲理书。而“易”的思想在于它认为事件的阴和阳都是等量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发展阴和阳会此消彼长,进而发展成一个周期,并且循环往复。我想这就是世界的“道”,正如诗中所说的一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也好比是我们物理上学的能量守恒定律,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理。用“变”的方法看世界,用变“的方法找规律,这种智慧一直延续到几千年之后,我们一直用这样的方法探索未知。

但是《周易》的辩证思想最多的是体现在道家学派之中,比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但很多时候我们却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面,却忽略了它的另一面,从而可能导致我们的判断失误,不能够很理性的去对待事情的本身。

除此之外,我也很赞同《周易》中老子提出的“顺应天时,无为而治”的观点,大智若愚的处事,讲求众生平等,注重修养身息,让人们能够多元化发展。我觉得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治理方法,似是无所为更是有所为。这里所见个的无为并不叫我们什么事情都不要去做,什么事情都不理,他更多的强调的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灵性。

这给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了无比大的启示,我们都知道有的人一生不停的追求遥不可及的完美,却无法放慢自己的脚步去欣赏身边的风景,蹉跎了岁月,浪费了青春。有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获得了财富却遗失另一种快乐,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辉煌的荣誉,亦或是大量的物质财富,但是在追求的途中我们也可以获得乐趣,享受人生,这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知足常乐。

读书这种事情更多的是靠自己去领悟,就像易中天先生所说的“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这是易中天先生书中很经典的一句话,而我本人也已早早的把它作为激励自己的一句话。

《中国智慧》读后感2

对于易中天先生的书,我向来敬爱有加。他作品语言风趣幽默,娓娓道来,叙述问题平民化,易于理解,易于接受。读到会心处,合卷细品,真是其乐融融。最近,我读了他的《中国智慧》一书。

《中国智慧》里面讲述了六个方面内容,具体包括: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可谓精妙解析了中国原典的精髓,值得广大传统文化研究者及其爱好者阅读。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是没有功底去研究古老的周易,中庸,老子的,那么,听易先生这样启发式的讲解便成了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最好的办法。不求融会贯通,只要有所启发就好。

第一部分是《周易》。《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周易”似乎是很神乎其神的。其实我就很怀疑它的科学性。不过,现在很多人对它推崇有加,还有不少大学开设了《风水》专业课程。现在,在我看来,其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教会我们怎样看问题。

第二部分是《中庸的原则》。一说“中庸”二字,首先给人印象一是儒家思想,二是没有原则。是儒家思想固然没错,但是说它没有原则就不对了。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不就是原则吗?其实,中庸不但是讲原则,而且中庸本身就是原则,是最高的原则。

最感兴趣的第五部分是《魏晋的风度》。好玩?好奇?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合适词来形容我对《魏晋的风度》的感觉。所谓“魏晋风度”,是一种什么样的风度呢?怪异的风度。比如说,“建安七子”之一王粲死了,当时官至“副总理”的曹丕竟然在追悼会上让大家学驴叫,原因是王粲生前喜欢驴。结果追悼会上就一片驴叫声。你说一个重要人物到场,你不至悼词也就罢了,竟然叫大家学驴叫?——这成何体统?还有那个刘伶喜欢裸身在家喝酒。另一件事,晋元帝司马睿生儿子,大宴群臣,给予封赏。有个叫殷羡的官员说,陛下生下龙种,臣等高兴是高兴,只是无功受禄,很惭愧啊!晋元帝说,你惭愧什么!朕生儿子的事,还能有你什么功劳?你说好玩不好玩?也许你会说,这是编的吧?如果编的,那也是刘义庆编的。这类故事在《世说新语》里比比皆是。好玩归好玩,不过我认为这些看似荒诞或者匪夷所思的故事,其实体现了一种价值,一种崇尚和追求,那就是:真性情,高智商。还有魏晋玄学也很有意思,单就那个“清谈”就让我感到“好玩”魏。

易先生的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读他的书仿佛他就在你的面前讲述,娓娓道来,条理清晰且观点鲜明。读他的书让人如沐春风,不忍掩卷。

《中国智慧》读后感3

《中国人的教育智慧》是为全面挖掘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并正确地汲取和借鉴我们祖先的家教财富所编写的。

《中国人的教育智慧》选篇纵贯古今,篇目多系名人名作,内容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言、立功、读书作文、婚姻家庭、待人接物等社会人生的许多方面。它们体现着中国历代一百余位有成就的出色的家长与历史名人智慧的灵光和丰富的教子经验。该书对于传授知识和进行传统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教育家陶行知曾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作为老师,我们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与赏识学生。是呀,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与追求,他们比大人更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与赏识。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可以改变甚至影响人的一生。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看了这么多的家训,让我真的感受到这些长辈对他们晚辈的爱,而且言传身教,感情真挚,让我深深感到了他们对晚辈那份深深的期待。 读了这么多家训,其中颜之推的家训让我感受最为深刻。颜之推说,人们看到邻居或亲戚当中有出人头地的人才,都要子弟钦慕崇尚而学习他,却不知道学习古人的人生智慧,多么短视啊!世人只看见骑马披甲,长枪强弓,就说我能成为将军;不知道当将军也要有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判断形势,明鉴兴亡的智慧才能。

只知道上传下达,收税敛财,就说我能成为宰相;不知道当宰相也要有敬重奉事鬼神,移风易俗,调节天地阴阳,推荐举用贤才等学识气度。只知道不贪腐,办事讲求效率,就说我能治理百姓;不知道诚心待人,为人楷模,御民有术,止风灭火,消灾兔难,化鸱为凤,变恶为善的种种道理与办法。只知道捧着法典,早晨判的刑罚到晚上就赦免了,就说我能够执法;不知道“同辕观罪”,“分剑追财”,“假言而奸露”,不必追问而案情能够明朗这样的聪明才智。推广到农民、商人、工人、小贩,杂役、奴隶,钓鱼的、杀猪卖肉的,喂牛、养羊的,他们中都有杰出明达之人,可以作为老师和榜样,广泛地向他们学习,没有不利于事业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理解,我们应该学习前人的经验,旁人的经验。处事虽然需要个体经验,但更需要知识;这知识就是前人的人生经验与生活智慧。现代人过分重视机变技巧,乐于重复建设式的亲自“发现”与个体的体验,忽略了前人的经验与智慧的学习,因此常常是孤陋寡闻。作为我们应该看到身边的榜样,更应该踏下心来多读读经典,他们的思想一点也不落伍,反而比我们看的更透彻一些。所以读经典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从他们那里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智慧。

《中国智慧》读后感4

早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中酷品三国,妙语连珠地塑造出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他的评说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精练生动,令人印象深刻。而易中天的新作《中国智慧》,文字轻松活泼,谐趣横生,依然是易中天贯有的风格。

此书分为六章节: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办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初看标题,中规中矩,古韵十足,让人难以理解其中个味。继而仔细读来,顿然大笑。

“周易认为任何事物都有阴阳,我国北方人相对阳刚一些,南方人相对阴柔一些,比如苏州人,他们连吵架都很温柔。”像这样平实易懂的句子,书中比比皆是。《周易》是一本特别神秘深奥的古书,一般的人很难看懂。然而,易中天所讲的“周易的启示”却非常简单明了。

如何看待中庸之道,易中天说:“不是和稀泥,不是不讲原则,不是各打五十大板。”中庸的原则,书中提出:做事情要拿捏好分寸,不要“过”,也不要“不及”,一定得恰到好处。中庸就是中和,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修养,质朴和文雅各占一半,即为中庸之道。

六章节中,我甚是喜欢“禅宗的境界”这一章。禅宗佛道,历经几千年,一直备受追捧。现如今,似乎人人都知晓禅理,但是关于禅宗的境界,却罕有人知,自身修行起来更寥寥无几。书中首先讲到“立地成佛”,就得说禅宗的境界在瞬间,靠觉悟,不是修行。整个中国智慧的体系中,禅宗不同其他,是一个新的阶段、新的层次。

“禅本身的意思是静虑,原本是佛教的一种修行的方法。具体的方法就是打坐,盘腿坐下,安安静静地想。不是想,叫非想;不是不想,叫非非想,最后进入一种什么境界呢?想入非非。用最白的话来表述坐禅,就是发呆。”开篇这句诙谐的调侃,使我不觉莞尔一笑。禅宗的境界,易中天用说故事的方式,引人入胜。一个接一个的小故事,把禅宗的由来、传承及觉悟缓缓道来,像沏一杯清茶,经过放叶、冲醒、翻滚、叶沉、茶静,最后万物皆空。“该放下就放下,该拿起就拿起,想放下就放下,想拿起就拿起。”此句言简意赅地道出了禅宗的境界。

《中国智慧》,语言幽默生动,哲思处处开花。可快阅也可慢读,能粗看亦能细品。睿智博学的易中天在《中国智慧》中,精辟地剖析了中华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文明智慧;谆谆地警世,为读者洗涤心灵。比起某些晦涩难懂的古书,《中国智慧》是一本让人看得明白、读得懂的好书。

 

《中国智慧》读后感5

在《中国智慧》这本书中,易中天向读者们以最通俗的方法介绍了中国千年来所及的大家之智慧。

在本人看来,《周易》作为群经之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本典籍。

众所周知《周易》的思想是中国两大学派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促和谐。它在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我认为《周易》是既讲究自然事物发展的科学书,又是蕴含着“以不变应万变”思想的哲理书。《易经》告诉我们万物都有阴和阳的属性,而他本身是一个阴阳平衡的个体,正如男人属于阳而女人属于阴,但一个人只有达到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而“易”的思想还在于它认为事件的阴和阳都是等量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发展阴和阳会此消彼长,进而发展成一个周期,并且循环往复。我想这就是世界的“道”,正如诗中所说的一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也好比是我们物理上学的能量守恒定律,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理。用“变”的方法看世界,用变“的方法找规律,这种智慧一直延续到几千年之后,我们一直用这样的方法探索未知。

《周易》的辩证思想最多的是体现在道家学派之中,比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很赞同老子提出的“顺应天时,无为而治”的观点:大智若愚的处事,讲求众生平等,注重修养身息,让人们能够多元化发展,我觉得这是一种与众不同却又十分高尚的治理方法,似是无为更是有所为。这给我们无奈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启示。有人一生不停的追求完美,永远无法很缓慢脚步,有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获得的财富却遗失快乐,但是《道德经》告诉我们“上善若水”最平凡的东西也是最好的东西,就像是水一样,很常见却又是自然最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辉煌的荣誉,亦或是累累的财富,但是在追求的途中我们也可以知足常乐,获得乐趣,享受人生。并非什么也不干,而是去接受,去体会自己力所能达到的成就,便是一种逍遥,是人生的智慧,是“大无为”。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自古代以来统治阶级所沿用的政治理念,他的“仁爱”思想是最为后人所用的。比如“创建能和谐社会”便是以仁爱为前提的。虽然我们还不能做到像礼记要求的一样像爱亲人一般爱别人但是我们可以去善待别人,虽然不能“外户而不闭“但是可以要求自己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们可以创造一个符合国情的和谐社会。

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法家依法治国的思想……这些灿烂的中国智慧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财富。

虽然我觉得易中天的这本《中国智慧》在许多学派的思想方面解读得不是特别全面,但是作为一本国学入门的书也是值得一读的,它非常的通俗易懂,也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对中国古代的一些大家思想有所了解。

《《中国智慧》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