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0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我读了许许多多的书,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大象的无言灵性,更让我感受到了动物身上也有着人类一样的感情。
这本书记述了在1943年西双版纳边陲重镇打洛村落在江畔和日寇的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一头大象——————嗄羧。嗄羧它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四处寻找它在战争中批过的象鞍,找到后来到了昔日埋葬自己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了一个坑洞,准备同战友们埋在一起。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嗄羧要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全寨男女老少都到打谷场为嗄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忙着为嗄羧系洁白纱巾、四脚绑黑布。由此可以看出全村寨的人们对嗄羧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大家怀着万分沉痛的心情和嗄羧一一告别。毕竟嗄羧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而且和大家共度了26个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对于嗄羧的死,村寨的人都非常难过、悲伤。读完《最后一头战象》后,让我感到嗄羧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有灵性的大象。
看完《最后一头战象》后,满脑子都是最后一头大象的高大形象,同时也想到了生活当中许多动物都像这头大象一样充满了灵气,充满了忠诚,充满了感情……小动物们是多么的可爱,多么的忠诚,比如小狗忠诚地帮主人看家、小鸟辛勤地帮农民伯伯捉害虫,牛儿默默地耕地……可是人类一直不爱护它们,有的甚至还想把它们赶尽杀绝,任意的捕杀。现在我呼吁:大家行动起来吧,爱护生灵,保护动物,保护生态平衡,坚决同破坏生态平衡的坏人作斗争。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2这个假期,我读了《最后一头战象》,感触颇深。
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文章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嘎羧深情于自己的战场那一段话:“我和波农丁悄悄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喔——喔——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读过后,你不觉得很感人吗?不管别人的感受如何,我的热泪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转,我被打动得很深,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这句话太感人了!象竟有如此灵感,它可能觉得,它当时跟同伴一起作战,多么勇猛,它是有幸被救,要不然,它也将葬身与此。然而,同伴牺牲了,它有幸获救了。它此刻又回想起了那场残忍的斗争;它可能也觉得,要跟同伴做个伴,不让它们想念它。我们不能到它心里看个明白。但我们能体会到,他那种跟同伴永恒的友谊。此时,痛苦、怜悯、敬佩、感动等种种复杂而凌乱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那头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脑海中回荡。象的友情为什么比人类的友情更打动人?它们的友情为什么有如此力量?
象,它们的友情有这般力量;象,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它们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长久。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3这本书里,讲述了作者与象﹑猪和熊之间的生活。作者和这几种动物生活时,总有那么几处让人回味无穷的话语,和那让人感到温暖的表现。但是,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那憨厚老实﹑爱子心切的——熊。
那一天,作者和他的朋友们出去狩猎,在回来的路上,他们意外地在一棵树的树腰上发现了一只出生还没满四十天的小熊,他们收养了它,并起名为“丽丽”。然而,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夜晚,小丽丽的妈妈——母熊出现了!作者为了不打扰母熊和孩子之间的生活,决定把小丽丽还给母熊。
两个月后的一天,当作者他们都要忘记这件事时,突然,小丽丽又悄悄地从母熊边跑回作者的家了!作者百感交集,又害怕母熊又来找他,又对小丽丽突然出现而感到激动。但是,好景不长,那一天夜晚,母熊又来了。他愤怒的吼叫着,作者给他蜂蜜,他不吃,反而来破坏作者家的围栏。没办法,只能再把小丽丽还给母熊了。
又过了好久,这一次,母熊又来找作者了,但这次是要把小丽丽永远托付给作者。原来,他她在保护小丽丽时,受了重伤,没办法再照顾小丽丽了。作者向她“发誓”,一定照顾好小丽丽,之后,母熊安详的闭上了双眼。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地震灾区里那些伟大的母亲。他们都把孩子当成最重要的来保护。哪怕让自己死去。有的母亲甚至用自己的身躯来顶起房梁,为自己的孩子打开一条救生通道。这只母熊也是这样,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自己的孩子。这种品质我们人都可能做不到,而熊都能做出这种抉择,是不是会感到羞耻呢?
我想问那些滥杀熊类的人,看了这篇故事,你还忍心在捕杀这些有伟大情怀的熊吗?如果还要捕杀,那你将受到良心和世人的谴责!所以我们不能再捕杀熊了,让这种可爱的生灵永远留在地球,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4今天我读了《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它把动物写出了像人类一样有情感。在我们眼里,动物不过是一种被人类吃掉的生物罢了,可读完他的小说后,我重新认识了动物。
沈石溪手下的动物都像人类一样,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心理想法,像人类一样,会思考,会唱歌,会跳舞,而不是像现在的动物一样,只会单一的活动。
这一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有大象、猪和熊,而我最喜欢野猪王这一篇。
这一篇是讲沈石溪救了一个小女孩,他的父亲为了奖励他,送给了他一头野猪作为礼物。沈石溪用心地把它抚养,长大后,那头猪变成了野猪王,带领全村的猪,向人类宣战,而他的主人沈石溪却被独眼龙关进了监狱。
而野猪王对主人有着感激之情,就在地下挖隧道,准备把主人救出。它挖呀挖,终于挖到了监狱那里,它跟主人说出了实情。当沈石溪得知自己可以逃跑时,他犹豫了,心想:要是被关到监狱里,可能要被关十年以上,但只要十年或二十年,他就可以获得自由了;但如果他逃跑了,只能当野人,而这样的话,一辈子都只能生活在森林里面。于是沈石溪拒绝了野猪王的好意。野猪王生气了,在讽刺主人是个胆小鬼。这时,沈石溪开始骂野猪王是个;猪精、猪仙、猪么、猪魔、猪神、猪圣、猪鬼。野猪王好像听懂了主人的话,理解了他的苦衷,第二天就把60头猪还给了村庄。
读了这本书后,我有几个问题?
为什么猪就一定没有自由呢?每个生命都是自由的,如果 ……此处隐藏1090个字……>《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7
这个寒假我在家看了一篇文章《最后一头战象》,其中有八十多头战象战亡了,让我很伤心,我恨死那些鬼子了,李晨杰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战象活下来的只有一头,它的名字叫嘎羧,在战场上子弹从它的前腿穿过,它翻到了河里顺着水流往下滑,幸运的是它被一个石头挡住了。 嘎羧最另我感动的还是因为,它虽然只是一头战象,却具有很多我们人类所没有的高尚和情怀。至死它都没有忘记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伙伴们,宁愿舍弃象冢也要和伙伴躺在一起。 一天下午我突然我呼吸不过来我妈马上接我去二医,结果住院部在中西医结合医院。我和妈妈只好开自己的车去。 我来到住院部里看到里面摆满鲜花,墙不是白的而是绿的……
我第一天在住院部里挺舒服第二天我感觉好无聊我只好下了楼,来到草平上我发现了一群小白菜,我看着这些菜感觉不无聊了。 第三天我在住院部里医生来查房。告诉医生我的鼻子好像在冒火。医生说最好看下耳鼻喉科······ 第七天我终于出院了,这七天在医院真是不好受,你们以后要少生病。 昨天,爸爸捉住了一只凶猛的螳螂,为此,他也付出了代价一手子被螳螂的“大刀”划了一下。他把这只螳螂装在一个半透明的眼镜盒里,当作礼物送给我。 螳螂在狭小的空间里显得很不自在,开始拼命挣扎,想摆脱束缚。
你看,它在盒子里挥舞着“大刀”,仿佛在对盒子说:“再不张开你的‘嘴’,我就不客气啦!”可盒子依然有、静静地躺在那里。我观察了一下,它的每条腿都密密麻麻地长着许多刺,这样的东西我可不敢惹。 它见盒子没反应,就在开盒里面激烈地挥起“大刀”来,这里“踢”一下,那里“拍”一下试图撬开盒子的“嘴”,可盒子只是摇晃了几下,还是紧闭着“嘴”。过了一会儿,它累极了,便平静下来,一动不动。原来,这只盒子也可以驯服一只螳螂。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8也许我的理解太天真,太幼稚了。
象,如果以前让我给这种动物排上我所理解的词,我会一如既往地说“大象笨重、虎头虎脑、臟脏的,一点也不可爱!”每次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玩,我都会跟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去看大象,海豚嘛,它可灵活了,我想看它的表演!!
的确,我不喜欢看见大象。它那长长的鼻子,蒲扇耳,象牙我都喜欢,但唯一讨厌的而是它的整体。那笨重的身躯——不过我对大象的好感也不是全无。我喜欢坐在大象背上,居高临下的感觉,很不错……
可是……也许因为教科书上的这篇课文《最后一头战象》,让我深刻感到:大象应该也有优点啊!看完文章后,我对大象的感觉不再只是笨重、虎头虎脑、臟脏的。反而还多了几项“有灵性、重情义、英勇。”
大象属于哺乳纲,长鼻目,象科。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动物,主要外部特徵为柔韧而肌肉发达的长鼻和扇大的耳朵,具缠卷的功能,是象自卫和取食的有力工具。长鼻目仅有象科1科共2属2种,即亚洲象和非洲象。亚洲象歷史上曾广佈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佈範围已缩小,主要产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则广泛分佈于整个非洲大陆,喜欢群居。
象栖息于多种生境,尤喜丛林、草塬和河谷地带。群居,雄兽偶有独栖。以植物为食,食量极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寿命约80年。一些象已被人类驯养,视为家畜,可供骑乘或服劳役。象牙一直被作为名贵的雕刻材料,价格昂贵,故象遭到大肆滥捕,数量急剧下降。
嗬,大象也挺有趣的嘛!
嘎羧,是你让我对大象的想法改变的哦——你的同伴还好吧,见到了它们,一定要Happy啊!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9我原以为,象性格温顺,是人们的伙伴,只是普通的动物。不过,在读了这本书后却让我感受到,动物身上也有着人类的感情。文中的主人公——嘎羧的行为深深的感动了我,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最后一头战象》讲述的是: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双版纳的一个寨子插队时,见到了曾经与日寇作战的最后一头战象——已经五十多岁的大象嘎羧。沈石溪与它成了好朋友。两年后的一个早晨,嘎羧突然非常精神起来,它向养象人波农丁要回一直废弃的象鞍,让沈石溪和波农丁帮它装上。在和寨子告别后,嘎羧独自上路去迎接死亡。沈石溪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后面,嘎羧没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几十年前作战的地方——那里埋了八十多头当年在抗战中死去的战象。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时,它静静地躺在坑中,和它的战友们永远地聚在一起。
读过这本书后,我被打动得很深,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这句话太感人了!象竟有如此灵感,它都知道忠诚和责任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我们虽然不能到它心里看个明白,但我们能体会到,它那种跟同伴永恒的友谊。此时,痛苦、怜悯、敬佩、感动等种种复杂而凌乱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那头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脑海中不停地回荡着……
象,它们的友情有如此力量;象,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它们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动人,更长久。
大自然真的是既神奇又伟大,让我知道可以从大象身上学习做人的道理。我们应该善待这些大自然送给我们的朋友。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明白大自然的安排,抛去贪婪的想法,共同保护我们在大自然中的朋友。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0寒假里,我阅读了“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作品《最后一头战象》,故事中描写的战象嗄羧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嗄羧是1943年在西双版纳的打洛江畔与日寇的血战中幸存的唯一的战象,作者见到它时,它在村民的尊敬和照顾下,已经优哉游哉的生活到五十多岁了。然而在它预感到自己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时,竟像战士一样,要求人们把它当年战斗时佩戴的象鞍披挂上,然后绕着村子恋恋不舍地走了三圈,向人们告别,村民们也都流着泪来为嗄羧送行。看到这里,我也不禁为嗄羧和村民之间那深厚的情谊所感动的潸然泪下。
嗄羧上了路,送行的人群渐渐散去,可作者却被大象的饲养者波农丁蛊惑着,采取卑鄙的跟踪手段,想跟着嗄羧找到象群的墓地——象冢,挖出象牙而大发其财。人类的贪婪是多么的可耻和可恨啊!
而嗄羧对此一无所知,它只是虔诚地来到了26年前的战场,在夕阳中缅怀往事,我像作者一样对嗄羧肃然起敬,它虽然是被人类称之为兽类,却具有很多称之为人的人所没有的高尚情怀。最后嗄羧向当年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百象冢走去,并用锋利的象牙在象冢旁不断挖洞,直到第二天黎明,嗄羧才永久的安息了。它生前这一系列的举动让我感到十分震惊,原来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它,仍忘记不了这个百象冢,并将自己深深埋进了洞里,与曾经并肩作战的同伴们永远的长眠于此,这是何等崇高的友谊啊!
作者和波农丁望着战象嗄羧高贵的遗体,感到了自己灵魂的猥琐,放弃了发财的打算,一起动手,把土坑掩埋好。读到这时,手心里一直攥着一把汗的我终于松了一口气,为嗄羧感到庆幸,也为人性在真情的感召下的幡然悔悟而感到欣慰。
嗄羧只是一头大象,但它的重情重谊,它的高尚的行为和情感,让我感动不已,大象的友情比人类的友情是不是更加深刻、真挚和长久呢?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