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

时间:2024-09-26 23:59:09
高中作文合集八篇

高中作文合集八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作文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作文 篇1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交流与表达方面明确规定:“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如何提高作文的质量,让真情回归,已成为作文的当务之急。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回归生活,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感悟,积累对生活的看法,唤醒自我意识和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完成作文的创新。

一、作文缺乏真情的表现及成因

看到语文教学刊物上登载的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也会发现,近些年高考作文有严重的套作现象。走出高考作文评卷场,几乎所有的阅卷老师的感觉都是一样的:千人一面。立意老套,行文呆板,语言苍白,缺少真情实感。关于“套作作文”,有人将其特点概括为:选材固定性;主题万能性;结构模式性;思想浅表性;感情虚假性。“套作作文”在高考中大量出现,不能不引起我们高中语文教师的深思,如此众多的个性各异的学生写出的文章为什么如此雷同?学生的作文素养真的很成问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在生活中缺少体悟,缺少情感的积淀,自我意识淡薄,不关注人生、社会及文化,在作文中“为文而造情”,致使虚情假意文章泛滥成灾。

高考作文命题年年有创新,学生作文却是大同小异。究其原因,无非是功利化的教育造成的。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作文教学缺少系统的、有序的、科学的写作指导,一味追求数量、章法,老师重讲评,轻视学生思维状态,剥夺学生的评价的话语权,使学生的想法受到极大的压抑,久而久之,迎合教师话语就成了一种必然。尤其是学生刚刚进入高一,我们的作文训练就强行和高考作文接轨,教他们高考作文模式,怎样开头提论点,怎样拟分论点,怎样结尾照应。学生学会的就是模式、套作,而他们还没有从初中的记叙文中过渡过来,因此写的文章文体模糊,“四不像”。加上沉重的课业负担让他们每天埋头于作业之中,生活环境单一,基本在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中生活,极少关注生活细节,寻找细微处的感动,不听新闻,不看报纸,脱离社会生活,作文缺少源头活水。但是,从目前的形势看,应试教育不能不搞,那么在这种环境下,如何才能让学生在作文中真情回归呢?

二、作文真情回归的现实途径

1. 描写熟悉生活,感悟生活细节。我个人认为学生进入高中后,一定要强化记叙文的写作训练,让他们明确记叙文文体特征,让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捕捉作文素材,写真事,抒真情。可是让我们感到无奈的是我们接手的学生在初中就有了作文的思维定势,比如写《我的老师》,为赞美老师对自己的关怀让自己感动,学生写出来的事,几乎都是“雨中的一把伞”“病中的一片药”“失败后的一番话”“请假后的一堂课”“暗夜里的一盏灯”。要想打破这种思维的定势,既要转变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又要转变学生的写作观念。

教师在作文训练时,首先考虑的应是作文题与学生的生活有效对接,是学生熟悉的生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容易书写真情实感。老舍有一个重要的文学主张:“最熟悉的,不管多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就可能产生出最好的作品来”。特级教师王大绩老师曾说过“高考作文也必须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哪怕只是一枝一叶,也需要鲜活的绿色,只有成长在自己熟悉生活的一盆土中。”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一盆土”,也就长不出完全相同的枝叶,当学生的作文切入他所熟悉的生活,才能写出自己的独一无二,才不至于人云亦云,失去本真。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好的记叙文取材应该着眼于“小”,构思着眼于“精”,立意着眼于“新”,主题着眼于“深”,也就是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细节,捕捉细微处的感动,然后精雕细琢,想别人所未想,进而说别人所未说。

再举出经典篇目让学生分析点评。比如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必选的经典篇目朱自清的《背影》,全文1500来字,看上去朴素、平淡、无奇,但今天我们读起来仍然很感动,就是因为,朱自清用细节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情感和儿子对父亲关怀的感激之情。还比如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全文不足700字,在“散步”中写出了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责任”;萧乾的《枣核》,通过写作者给远在美国的朋友带去几颗枣核,写出了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友人浓浓的思乡情、民族情。同学们各抒己见,从多角度对我选定的经典篇目进行赏析,,对记叙文的写作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有了更直观具体的感受,生活中不是缺少感动,而是缺少发现感动的眼睛。接着我布置了作文“写你熟悉的人和事”,自己命题,要求有细节描写,写出真情实感。我给学生两个星期的时间,期间有两天放假回家,可以细心观察一下,不求快只求质量。作文收上来之后,我先初步批改,然后学生点评,最后大家公认的好文有薛昂的《左倾十五度》、刘威的《回家》、邢翱的《彩虹桥》等多篇。如此一来,同学们意识到了记叙文重要的是“以我手写我心”,对以后的记叙文写作有很大帮助。

2. 养成练笔习惯,体悟世间百态。要从根本上提高作文能力单单靠每两周的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无休止积累的过程,每天都要进行。写作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写作就是生活,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动机、习惯、经验。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写作后进的学生不会观察,不会审视,积累的经验多与写作无关,也不会开发,更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草率马虎,没有自信,而根本的根本是没有意识到写作对自己人身的价值,没有提高写作水平的强烈愿望。于是恶性循环,写作成了痛苦的负担。

哪里是突破口?写作生活的营造从高一练笔开始。我不把学生课外自由写作称为“周记”,因为它不是简单的每周一记,记流水账;也不叫“随笔”,因为“随笔”的“随”容易误导,养成松懈散漫的毛病。我称之为“练笔”,强调一个“练”字,是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提高。“练”什么?练眼,练手,练心,练胆。为什么要从课外练笔开始?因为练笔这种不拘一格、抒发性情的写作形式容易上手也容易突破,让学生获得成功。又为什么是高一?因为新的环境和自我期待容易塑造学生,这也是人生的新阶段,容易引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学会唤醒自我意识。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开始留心身边的人、景、事,以一种新的目光审视这个世界。他们的练笔本上开始出现校园的风景、学习的故事、人生的梦想。下面摘录学生吴尚的一段“练笔”,写的是傍晚在校园一角漫步的情景:

“独自一人,在湖边踱着,远处的人影已如 ……此处隐藏3454个字……>“阿姨,一份牛肉炒饭再加两块钱的饭,一个素砂锅,再加一些炸串。”话音还未落下,耳边就响起阿姨亲切的声音:“砂锅给你少放点辣哦。”听着那油锅中炸串滋滋叫的清脆声,我不自觉地咽了一下口水。“你的饭好啦,砂锅和串还需要等一下哦。”当我刚要拿起勺子准备去弄咸菜时,师傅又说:“酸豇豆已经帮你放好了哈。”

迫不及待地舀起一勺饭放进嘴里,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一股脑儿地吞咽了下去。“你慢点啊。”坐在旁边的妈妈看到我的吃相,立刻惊呼道。我的幻想被这一声惊呼给打断了,于是连忙再舀起一勺,可是不敢再像之前那样,囫囵吞枣,而是慢慢品尝起来。每粒米饭上都伴有鸡蛋,到了深处,柳暗花明般地出现了一片片牛肉,揭开了米饭的神秘面纱。小摊虽小,但用料却足。余光中瞥见大叔不时用汗巾擦拭着额头,手臂的肉也随着炒锅抖动着,也许只有这样,才能炒出粒粒伴有鸡蛋的炒饭吧。如果有人赞美力量,我想这也是一种力之美。一种源于平凡生活的美,只有偶尔一回的头的目光才能发现。

流动小摊总是和时间赛跑,无论天气好坏。华灯初上时,总能看到他们准备出摊,陪伴着路灯度过漫漫长夜,迎接着黎明的曙光。

每次考试,我都抱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沉重心情奔赴“刑场”。可一想到之后有炒饭在等着我,就“漫卷诗书喜欲狂”。一出校门,望着妈妈手中提着的那一盒香气四溢的饭,我的心情也“飞扬跋扈”起来。

冬天的夜,祭五脏庙的最优选当然也是这个小摊。放学后的我巡着微光来到摊前,“牛肉炒饭加两块钱饭!”他们似乎认出了我:“这份刚好是牛肉炒饭哦。”我顿了顿,悟出了他们的真意。我急忙掏腰包,左掏掏、右掏掏,似乎一只慌乱的羚羊。焦急的翻找着,可就是身无分文,我只好轻声细语地对阿姨说:“我好像忘带钱了。”“没事儿,下次给也一样。”只见她脸上带着无所谓的表情,似乎一点都不在意我到底会不会付钱给她。有句话说:“无商不奸。”可是,这次小小的经历让我知道人与人之间还是能够存在信任,即便是小信任,也是异常珍贵。

抱着那热腾腾的“暖流”回家,享受这宁静的夜。忙碌的城市,总有一个地方让我们寄放眷恋,承载温暖。有时候,一个温暖的小摊就让我们抓住了全世界的幸福。

在城市日渐发展的今天,这些无证无牌的路边小摊在一些人眼中都似墙上的牛皮癣一般让人讨厌,他们有时候会因为所谓的市容市貌而受到城管的驱逐,像兔子一般窜来窜去。然而,他们在我心里,就像一盏灯,发出永恒的光芒,给沉醉的墨色增添一种光彩。

高中作文 篇6

人生犹如一场旅程。经过一个个站台,我们终将到达生命的终点。在十八岁的站台,我们回首,我们思索,我们展望。

我们回首,成长的足迹。牙牙学语的时候,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从对他们的模仿中,开始了人生,开始了成长;长大了一些,那些传授我们知识的人成了我们的老师,从对哪些知识的理解中,我们逐渐成长;再后来,我们成了自己的老师,我们不相信所谓的“经验谈”,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尝试,自己的领悟去通达人生的真谛,因而进一步成长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逐渐独立。回首那些成长的足迹,它们或深,或浅,或清晰,或模糊,但它们,都是我们经过思考后,迈出的步伐。

我们思索,担负的责任。十八岁,意味着我们已经成年,以“还是小孩子”为借口来搪塞过错已成为过去式,我们应当开始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于朋友,我们应当予以关爱,于师长,于父母,我们应当学有所成;于自己,我们应当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就算是对于素不相识的人,我们也有责任。贫困的,适当的予以资助;学历低的,鼓励他学习更多的知识;犯过错的,相信他能够改过自新。而对于国家,我们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感。我们应当关心国家,以自己的民族为豪,要有为国家奉献的精神。思索所要担负的责任,它们或轻或重,或小火大,但它们,都将成为我们行事的标准。

我们展望,未来的日子。青春是生命的春天,在那美丽的时光中,我们将大展宏图。我们将在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环境中,开辟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人生。在奋斗中,未来将不再遥不可及。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步伐,光明就在前方,未来即在不远。展望未来的日子,它们或触手可及,或高不可攀,但它们都是我们所努力追求的。

人生犹如一场旅程,沿途都载满了美丽的花朵,它们都是最致命的诱惑。不论如何,请坚定前行吧,因为鲜花将会为你沿途绽放。在十八岁的站台,绽放的将是最美丽的花朵,它们以最灿烂的姿态,为你而祝福,为青春而歌颂!

高中作文 篇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想必大家对这首诗都不陌生吧。每次读起这首诗,相信大家都会想起一些已故的亲人,心酸不已。当然,我也不例外。

今年的清明也下起了丝丝小雨,给原来生机勃勃的春天增添了几分萧瑟。在温暖家中翻看旧照片的我,也不由得裹了裹衣领。

小小的相册里填满了我和奶奶的美好回忆。看这一张,是奶奶在小心翼翼地喂我吃饭,小小的我天真无邪,一张稚嫩的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再看那一张,是奶奶在搀扶着幼小的我学走路的情景,我的一双小脚难以承重自己的重量,但是却由奶奶的一双粗糙的手托了起来。还有这一张,我看起来大约有6、7岁了,奶奶却长出了许多的白头发,一脸慈祥地抱着我笑着,但却掩饰不住她日夜操劳的疲惫。诸如这样的照片还有很多。每一张承重着奶奶对我浓浓的爱。这一本相册,满满地记录着我和奶奶的回忆。

缓缓合上相册,站了起来,习惯地扫视了一下家里,家里的每一处都仿佛有着奶奶的影子。正在这时候,我看见了“它”。

“它”是奶奶的遗照。奶奶去世已有三年了,我家一直把奶奶的遗相供奉着。遗相里的奶奶满脸慈祥,但眼神中有着对活的渴望和对亲人们不舍。是啊,奶奶走了的前一刻也一直念叨着我们的名字。但我却没来及让她看最后一眼。想到这里,又想起了奶奶临终前说的让我们几个孩子好好学习,将来光宗耀祖时,我强忍多时的泪终于滴了下来。“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那一滴滴眼泪仿佛在诉说着我对奶奶的思念,流淌不止。哭了一会,我抹干了眼泪,对奶奶呢喃一声“走好!”

窗外的雨已经断断续续的停了,我的思绪却早已飘远。想象着自己将来好好学习,为国家建设,完成奶奶的遗愿时,奶奶一定会在天国对我笑吧。对!我一定会的!

燃起希望的我再次看向天边时,一缕阳光已经刺破云层,照耀大地!

高中作文 篇8

我们的日子,就像一位渴望回到童年的老人,变得越来越单纯了;而我们就像身患绝症的孩子,从长辈的眼睛里看到了迷茫,却依然快乐着,虽然这快乐已经变味了,可谁也不愿再说什么。

我们都有过巨大的忧伤,有过歇斯底里的痛苦和绝望,都以为别人是那么的快乐。随着时间的流逝,才开始看到越来越多人背后的脆弱、看到他们背后的无奈,看到那些鲜为人知的忧伤。原来,谁也逃不过忧伤的痛苦。

我们是快乐和痛苦的结合体,我们的快乐是毫无意义的,而痛苦也是毫无理由的。那些如同黑暗一般恐怖的东西时常悄悄将我们吞噬,默默地充满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罅隙,然后露出它那梦魇般的笑靥。你的四周开始嘈杂。

而面对所有我们意识到的,我们唯有沉默。

《高中作文合集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