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荷花散文欣赏

时间:2024-09-05 18:55:09
渐行渐远的荷花散文欣赏

渐行渐远的荷花散文欣赏

从我记事起,村里就有五口大藕塘。一到夏天,村前村后,粉红的荷花,一片一片的,像彩霞降临人间,美极了。

我对藕塘确实是情有独钟,因为它有我太多的美好记忆。

五十年代,农村的生活艰苦,吃的都是什么野菜糊啦,蒸菜,杂什饭等,很少见到米粒。每当这时,我们小孩的嘴总是撅得老高。为这,母亲也就隔三叉五的偷空去荷塘挖藕。煮饭时,奶奶把藕切成小段,加点盐略炒一下,同少量的米饭一起煮。呵,这藕饭好吃,粉扑扑的,很有嚼劲,一咬就满口生香。原来这藕有两种性质:芽尖部位的白色藕叫水藕,脆嫩,没有淀粉,宜做菜或者生吃,甜甜的,煮饭吃,像咬生萝卜似的,脆嘣脆嘣的,味觉很不好;除去藕尖,带金黄色的是粉藕,淀粉含量多,坚韧有点涩,不宜生吃,煮熟了才有浓郁的香味。

夏天,藕塘的水早被人们车到禾田灌溉去了,只剩塘心一点水,周围全是干的。这时的荷塘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

此时的荷花,在起劲的争芳斗艳。你含苞,它怒放,你展露莲蓬,它又冒出花骨朵,好像竞争是无休无止一样。

莲蓬像个圆锥体倒立在满是小钉的空心茎上。带纓须的小莲蓬,平平的莲面,小小的籽眼,像是在微笑;稍大的莲蓬,子仁在壮实,籽眼也大些,像是露出惊奇的眼神;老莲蓬有茶碗大,籽眼暴突,像豹眼圆睁的张飞。老莲蓬的籽仁已长出了绿莲心,有点苦涩,煮熟吃才很香。我们小孩喜欢嫩莲蓬,老莲蓬只有大人才去摘它。

我们一边摘一边吃,把多的用带茎的莲蓬穿成串。每次都有三四串儿,不好拿,不要紧,就坐在塘岸边,凑在一起吃。我们吃莲子还能吃出花样来:将一个外形好看的莲蓬,小心扒开一小片莲蓬皮,然后从这小口入内,掏出一个一个的莲子。莲子吃完了,外壳好好的。大家还把这个莲蓬空壳,当宝贝比试着,看谁的完美呢!

玩得高兴时,赤膊的我们,突发奇想,用大荷叶掏两个洞,作马甲穿在身上,再摘片小叶扣在头上作帽,凉凉的,好玩极了。吃够了,玩够了,我们才手提莲串儿,像凯旋的战士,一路洒着欢笑朝家走。

荷塘也是大人光顾的地方。他们在收工或歇息时,也要来这摘几个莲蓬带回家,哄哄那些留在家里的.年幼孩童。那些小弟弟小妹妹,见到莲蓬,一阵欣喜,又是闻又是看的,最后在大人的指导下,学会了掰、掏、剥,甜甜的白仁,引得圆润的笑脸长时间灿放

有一些大人是专门摘荷叶,摘了好多好多,晒干,卖给商店作包装纸。原来荷叶脉络密布,像蜘蛛网,晒干的荷叶很有韧性。农户去店里买糖(那时的农户,糖是奢侈品,也是必须品),精明的店老板用廉价收购的干荷叶,将糖包成四方小包。呵,糖包美观又清香,很受顾客欢迎。

长大后,先是在外地读书,后又参加工作,我有近五十年吧,没有与藕塘亲近过。尽管也在村里生活过,有时还钓过鱼,就是没有在荷塘摘过一回莲蓬,好像忘了这是藕塘,是我儿时的乐园。

那曾想,退休后的几年,我又与荷塘扯上了关系啦。

2009年夏,已有一岁半的孙子,正是好奇好动的阶段,我也总是带他到田野里看看。藕塘就在村背后,自然也是常去的地方。粉红的荷花鲜艳欲滴,碧绿的荷叶随风摆动,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真的是‘香远益清’。孙子很是兴奋,连说好看,并嚷着要荷花玩。找到长在岸边的荷花,折了一朵,孙子举着荷花乐呵呵地笑个不停。

自此,孙子天天要去荷塘看会儿。我索性弄了把四尺来长的竹柄钩子,顺带钩一两个莲蓬(我很小心,孙子单独站立,不超过五秒钟,决不贪心)给他吃,孙子更是开心得不得了。

第二年,孙子脚步稳当多了,我能拉开点距离够莲蓬了,但也是限制在眼皮底下活动,不超过十秒钟。孙子四岁后,还成了小帮手,钩柄也换到四米多长了。莲茎很脆,钩在茎的中下部,快速拉扯,长长的莲茎很容易折断;然后在水面上,也很容易把带茎的莲蓬钩上来(必须带长茎,否则是钩不上莲蓬)。看到在钩上的莲蓬,孙子马上说,‘我来取!’,取下又穿上串儿。如果遇上较麻烦的,时间稍长,我就不断的与他对话联系,即使这样,独处也不超过半分钟。

今年孙子已经是七岁半了,又是莲蓬采摘时。儿子还没带孙子回家,是在城里还是在他外婆家?

村里的荷塘由五口减少到一口塘。养鱼的密度大,又是人割,又是鱼吃,荷莲能长么?幸存的一口荷塘,是因淤泥冲积而水浅,不能养很多鱼,才保住了荷塘原貌。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出于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表明了他洁身自爱的高贵品质。在我这里,荷莲于村庄,环境美,空气好;于我爷孙,那是天伦情趣的乐园啊。

村里的荷花与我们渐行渐远,我爷孙俩的情感,是否也在慢慢的淡化?

《渐行渐远的荷花散文欣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